弄清这五个问题,你的乒乓球就算打明白了!-乒乓国球汇

弄清这五个问题,你的乒乓球就算打明白了!-乒乓国球汇

原标题:弄清这五个问题,你的乒乓球就算打明白了!-乒乓国球汇

有些问题单独看,意义不大。联系起来看,自成体系,是一个完整的逻辑。比如今天的五个小问题。

着眼点虽小,却很有代表性,琢磨一二,对于提升球技大有裨益,下面采用“问答”形式自问自答,欢迎大家留言交流:

问题一:业余爱好者有没有必要花钱学球?

花钱很容易,花出效果,达偿所愿,并不容易。

一是看个人追求。有的球友打球,图个开心,玩个出汗,竞技心思很弱,意在强身健体,尤以老年球友居多,这类球友花钱请教练价值不大。

如果有强烈追求进步的想法,特别是近期有比赛任务,花钱找找教练,专项训练,突击提高,往往事半功倍。

二是看所处阶段。如果是初学者,时间精力金钱允许情况下,建议花钱找教练,学习基本理论、规范动作,打下一个良好的动作框架,受益终身,非常值得。

如果岁数比较小,比如青少年,同样建议花钱找教练,年轻代表无限可能,练就童子功,无论以后当做业余爱好还是走专业之路,都能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
三是看客观条件。并不是把钱花了就万事大吉,没遇到对的教练,有些钱纯粹白扔。

再一个,有没有比较宽裕的时间和精力?

有些成年球友为了学球,千里迢迢,来回一两个小时的车程,这样的学球,对于成年人来说不现实,干扰性因素过大,很难长期坚持,效果也不会太好!

问题二:打球之前,用不用热身?

答案是不言自明的,需要,很需要。

但是,说了也白说。

因为业余球友几乎没有几个人会赛前热身。为什么?时间紧、任务重,哪有那闲工夫?再说,有啥用呢?

有一个词叫“延迟反应”,啥意思?很多事情,好与坏当下看不到,要等到过一段时间,效果才显现出来。比如热身。

不做任何热身,直接上台打,好像也没有任何问题。很多球友还美其名曰:“以比赛代替热身”。

真的没有问题吗?

延迟反应而已,身体不会骗人,短则第二天早晨,长则十年八年之后,“热身”与“不热身”的差异,会让你以各种切身方式体会到。

建议下次打球之前,没轮到上场之前,花出五分钟十分钟,抻抻胳膊、伸伸腿,“年轻时候不穿秋裤,年老腿寒叫苦不迭”,希望类似的教训,不要再重演!

问题三:专业学球过程中,能不能比赛?

道理好讲,做到很难。

跟专业教练学球过程中,大家心知肚明,最好不要比赛,防止“打回原形”。

但是,实际操作中,能做到的业余球友几乎没有。

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难为自己,那就退而求其次,做不到绝对不打,那就尽量少打。

问题四:如何给自己制定训练计划?

这个问题本身已经很专业,超越了绝大多数业余球友的关注范畴。

个人观点,对于一个希望技术有所精进的球友来说,制定训练计划是很有必要的。有计划,才会有章法,不至于乱打一气。

“如何具体制定计划呢?”

个人建议,从比赛中来到比赛中去,通过比赛发现问题和短板,凝练出来,作为训练内容,梳理归纳出来几个套路,就形成了专属的训练计划。

尽量不要“凭空想象”或“照搬专业”,适合自己的,才是真正有效的!

制定出计划后,万里长征才迈出了第一步,可以先照着练习一段时间,隔段时间出去参加比赛,检验一番,查漏补缺,不断完善。

经过几个来回,循环往复,动态更新,才是一份“真的”“活的”“有价值”的训练计划。

问题五:如何正确总结一场比赛?

比赛输了,不一定没有可取之处;赢了,不代表全面胜利。“如何真实客观总结一场比赛?”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。

首先,要整体评估自身发挥。是正常发挥,输(赢)了?还是发挥打折扣,输(赢)了?还是超水平发挥,输(赢)了?

特别是正常发挥情况下,输(赢)了,是最值得分析的情况。

其次,失误多少。主动失误、压迫性失误,都要分析一二,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误,找到原因症结,也就找到了短板不足。

第三,微观层面,比如技战术、心理稳定性等等。

学会总结比赛, 最终才能提高水平!

文章制作不易,欢迎转发收藏!

*达克邀你共赏乒乓奇闻趣事

最真的喜欢,是点右下角的“在看”↘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Posted on 2022年7月7日 in 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 by admin

Comments on '弄清这五个问题,你的乒乓球就算打明白了!-乒乓国球汇' (0)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