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媛成新晋流量密码,工人日报狠批其为“狐狸尾巴”,何时被戳破

佛媛成新晋流量密码,工人日报狠批其为“狐狸尾巴”,何时被戳破

|佛不度有缘之人,看破不说破。

“佛度有缘人”,这句话是我们从小就听说的一句话,香火鼎盛的寺庙成了佛众聚集的地方,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当美女成群走向了寺庙时,这个画风是否出现了变化。

近日来,佛媛一词成为广泛关注的地方,甚至于被工人日报狠批:其狐狸的尾巴哪是穿了袈裟就能藏得住的。

流量至上的时代连同信仰都变得十分薄弱。

佛媛一词成为流量收割机

当我们打开这个词语在某一个平台的解释,就可以看出这群美女是如何卖弄风情来获取流量。

佛园在社交平台上充分地展现了和佛道相处的点滴,俨然忘记了佛道戒色的清规戒律,搁在以前如此频繁地出现在佛道圣地肯定是被千夫所指的。

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,寺庙也为了香火融入现代气息,在庄严的佛教圣地里允许很多平民地进入,传统的佛教文化和流量至上的诡异在这一刻变成了合伙人。

一位自称佛媛的施主展现出来的日常是这样的,先是在豪宅内起床喝个早茶,穿着礼服和开叉长裙打坐修炼,抄经焚香分享心得,每一条视频上都配上一句佛门哲学,让人大感茅塞顿开。

一时之间一个月竟然能够涨粉上百万,这个模式被彻底打造出来,无情地收割着粉丝的心愿和钱财。

你是否认识哪位有名的佛媛?

拜佛从不好好穿衣服

如果说焚香祭拜只是个人分享,说道佛语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,那穿在身上的浓妆艳抹就是明显的下作行为,有时候我真的怀疑是不是跟之前的名媛为一个设计团队。

在人民日报批复不可流量至上的背景下,她们选择用更为隐晦的暗语来抓捕客户的心理。

在网络上生搬硬套了一段话,以香火为名挑拨看客的猎奇心理,在以前可以,相信后来肯定会被管控起来。

短视频平台不应该有这样藏污纳垢的行为,让很多网友被其低俗上了头,购买了不切实际的开光物品。

身为佛媛的她们没有一丝敬佛之心,写的佛语也就一段片段,将自己整成了清心寡欲的世外高人,与世无争地贩卖桌上的装饰品。

金钱和虔诚变成了朋友,眼前尽是一副魅惑众生的狐狸模样,有人接受,更多的是新鲜感。

附庸风雅令人久看生厌

如果说名媛是部分女性的自称,那么佛媛就是网友对其最真实的评价。

在某平台上,她们以一副看透红尘的高雅之姿站在直播前,被网友戏称其“只闻其名,不明其理。”

当你问到著名的佛教人士她是不理会的,只顾在一方天地之间喝茶抄经,直言自己和佛有缘。

“佛媛发自己喝茶,抄经,穿中式的衣服”

“大家纷纷觉得有格调,想效仿”

“可你问她谁是青莲居士,王右军又是谁”

“她一概不知”

缘之一字实属难以理解。

有人以抄经为名贩卖经文,有人以带货为名参拜寺庙,更有人选择站在镜头前直播与佛的故事,将自己设定为人间清醒。

一句句禅语透露出的大智慧,还不如袒露在外的肤白貌美引人注目。

被装饰起来的低俗文化

每到一个寺庙首先拿起的是自己的高价化妆品和精致面容,表面看起来高雅的网红,还不如直言我要带货来得真诚一些。

其实公众们早就看腻了这个人设,只是账号定位如此,这佛媛也只能强装高雅继续下去,一开始便是冲着钱财去,最后也会成为钱财的献祭品。

这就是被包装起来低俗文化,终究会被时代所认清看穿的,身为群众的我们早就习惯了包装起来的引导动作。

经过包装后的产品9.9元能卖到99块,这就是免费收看佛媛的产业培育目的,如此往复的操作,在真真假假的社会背景下大肆宣传,并成为一股恶俗文化的开始。

将本来庄严肃穆的佛学文化变得轻佻色情,用精神换取物质,它总是那么出乎意料。

最后的独白

“留三分贪财好色, 以防与世俗格格不入。”

“剩七分一本正经,以图踏踏实实谋此生。”

这是一名提着dior的清华高才生,在社交平台上公开敬佛后又开始赌博,让人捉摸不清到底是信佛还是贪财好色。

句句在理,所做之事十有八九是俗事,借着这股耐人寻味的宣传方式,在评论区出现很多姐姐很美的赞誉声。

互联网到了现在就是造梦的机器,给大家制造想要的生活,很是佩服那些擅长造梦的人才,将很多普通人放置在一个梦的世界里。

观众买单的往往不是某种特定的形象,而是一种自己未曾实现的生活梦想,而佛媛定位的一些客户群体是有一定的消费能力的中老年客户,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不一样的美感享受。

现在在很多人爆料的背后,表露出公众的辨识能力上升,这类的造梦人设肯定是没办法长久下去,在被扒光的人设下变成了让人厌恶的模样。

让佛不得已说一句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

Posted on 2022年8月14日 in 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 by admin

Comments on '佛媛成新晋流量密码,工人日报狠批其为“狐狸尾巴”,何时被戳破' (0)

Comments are closed.